由於地域、環境、國民性格等因素,每一個汽車強國都有著專屬自己的汽車消費文化。提到美國,我們最先想到的是越野車和皮卡文化;提到歐洲,我們會想到大行其道的小型車;提到日本,省油、小排量等關鍵詞會馬上蹦出腦海。
  但中國卻是個例外。由於自身起步較晚和外國品牌的強勢進入,一方面自主品牌仍然沒有洗刷掉“低端”、“低價”的標簽,另一方面,我們的消費者卻崇拜“土豪”的消費文化,夠不夠大、夠不夠長,成了很多人買車時談論的焦點。於是,越來越多針對中國市場專門研發的豪華車尾標後面加上了一個“L”;於是,一些在發達國家市場不受待見的豪華品牌,在中國售價可以翻出幾倍甚至加價仍供不應求。
  “土豪”的汽車消費觀一部分來源於傳統的文化觀念。譬如中國古代的轎子,坐在裡面未必比自己走路快多少,但是那種高高在上的、被人前呼後擁的感覺讓人感到尊貴。同時,在近現代史中,中國經歷了從物質匱乏、生產力極度低下到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巨大轉折,這也催生了國人“暴發戶”和“炫富”的膨脹心理:熱衷大空間、大排場,寧可勒緊褲腰帶也要買一臺有面子的車一步到位。
  從社會環境的角度看,“豪車崇拜”的消費觀顯然不合時宜。中國人口眾多,石油資源匱乏,一二線城市交通擁堵,環境污染嚴重。豪華車大行其道不僅擠占了公共道路資源,大排量也讓大氣環境不堪重負。
  在控制汽車保有量上,國內6個城市已經出台了汽車“限購”政策。但很多消費者為了“不浪費”千辛萬苦“搖”到的號,買車時更傾向於大排量的中高檔車,其他城市“限購”的傳言更是刺激了當地消費者在4S店的瘋狂搶購,短時間內街道上似乎車更多了……單一的“限購”政策讓“減排”效果打了折扣。
  在降低排放上,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了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(2012~2020年)》。其中對汽車製造商的平均燃料消耗提出了明確的標準和時間點:目前,國內乘用車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為7.38升/100公里,按照要求,到2015年,這一標準要降至6.9升/100公里,而到2020年降至5升/100公里。
  隨著國家層面的強制規定,越來越多的車企把節能減排放在重要位置,推出個性化的小型車來滿足市場,有些企業甚至把發展小型車作為重點戰略。而中國“年輕一族”的汽車消費喜好已經開始出現轉變。近年來,城市緊湊型SUV受到熱捧,銷量一度上揚。
  除了面對企業施行嚴格要求之外,國家對於消費者的理性購車觀念也應該給與鼓勵和支持。比如,就像對電動車施行“免搖號”政策一樣,國家是否可以在限購城市的搖號比例中,提升購買小型車的成功幾率和配額,降低豪華車的中簽率?購買和使用小型車是否可以少交汽車保險、汽車通行稅和養路費,同時對大排量轎車課以重稅?各個城市是否可以對小型車在停車費用、允許停車的範圍等方面作出優惠?
  如果說,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汽車市場發展的增速,那麼,一個成熟、理性的消費文化觀念,則決定了汽車市場發展的健康與否。今天,當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、交通擁堵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,是該尋找屬於中國自己的汽車消費文化觀了。  (原標題:我們需要怎樣的汽車消費文化�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f62sfqk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