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放下 放下的本意,就像婆羅門供佛的花。他本來是雙手拿花供佛,佛叫他放下,他就放一手,叫他再放下,他就又換一手,佛又說放下,這個時候他就覺得奇怪了,於是他就雙手盛送花遞給他的弟子。之後又合掌,佛又說放下,他又雙手合掌,佛又說放下,他說我已經都放下了,還要放下個什麼? 這個是要放下他的念頭,能供、所供、與功德相。花的相要放下,供養的相也要放下,就是能供、所供、境界相也要放下,連念頭也要放下,連放下也要放下,到無放可放,無法可放,無相可放,無心可放,這個時候才是本面,本來的面目,才是真正的捨,真正的大捨。 所以一般來說,假如以世間意義來說,放下就等於把世間不必要的應酬,盡量能夠以最簡化的方法去應付,去受理,然後慢慢能夠遠離這些塵勞之相,遠離msata這些無明煩惱,紅塵境界,然後有遠離自性的執著心念,到真正的降伏其心,就是大心。過去心放下,現下心放下,未來心也放下,一切都無住無著,這個時候叫做真正的放下。其實無放者,因法畢竟本空,能放什麼?五蘊也空,能放什麼?四大皆空,能放什麼?過去心也空,過去放個什麼?未來心也空,未知能放個什麼?現在心了無所住,如燭焰一樣,剎那剎那都在生新燄,新不是舊的,舊的不是新,一直在輾轉,即滅即生。前面的光,已不是後面的光體,前面的火焰,也不是後面的火焰,已經輾轉生滅了好久。但是你又不能說前面的火焰不是後面的火焰,這樣一來,沒有前面的火焰,又怎能有後面的火焰。所以離前焰無後焰,也不是即前焰是後焰,所以即此是也不對,非此是也不對,所以焰非前非後,湛然常寂。雖然msata寂滅,但緣起一直在輾轉生,因為輾轉生叫做無常,無常就無我,無我就沒有實際,沒有實在的前焰,沒有實在的中焰、後焰可得,因為法法都是在遞次而生。 所以就像我們人一樣,小嬰兒剛生出來,到小孩、少年、中年、老年。你老的時候,看到年輕幼兒的照片時,人家問你這照片是不是你呀?你能說不是你嗎?說是你,對呀。但他就是你嗎?又不對了。因為現下那么老了,那時是幼稚時的樣子,粉嫩嫩的,那他怎么就是你呀?所以不能說是你,也非不是你。所以說是你也錯,不是你也錯,不要定格。不要定就對,不要定就是「非汝而不異汝」,不是你但不離他是你,非離而非不離,非如非不如,就是空,空的意思就是這樣產生。你要把他定說他一定是你也錯,他不是你,當然也更錯,沒有小孩怎會有今天的老來相呢?usb沒有前面的五蘊也就沒有後面的五蘊了。 所以離此是也不對,即此是也不對,即此是就犯因果一體。因果一體錯誤,說小孩是老人,那你糟糕了。說不是老人也不對,這就犯一、犯異。犯一也不對,犯異不同體也不對,怎會不同體?它明明是你孩童時的樣子,這位就是真正長大成為你呀,怎么不是你?所以你說異也不對,說一也不對,說因果為一也錯,因果為異也錯。所以非即非離,不一不異,這個是維妙的大中道。讓人不著於因果是一體,因果假如是一體的話,那么我們種菜也不用等待一段時間,馬上種就馬上可以吃,這是不可能的。但是你不種種子,也不會得果。所以假如離開種子要得果也不可能。所以不即此是,也不離此是,不即不離,不一不異,法就是這樣的離於種種的數量相,離於種種的前後相,離於種種的一usb異相、同異相。這個就是要讓人思考的觀想,這樣思考,這樣照見一切法,空義不著一前,不著一後,不著一異,不著有,不著無,不著老少相,沒有生老病死相,能這樣如是觀照,就時時不離妙心,不離菩提心,不離真如本性。 這樣的話,就能夠契入常住不滅的法界。不隨生相轉,不隨生老病死轉,不隨老少相轉。因為於少不著於少,於老不著於老,於中也不著於中,這個就是脫離蘊,脫離五蘊之身,才能契入法身,不生不滅的法身,契入無有生滅相的法身,切入無有生老病死無常相裡頭的法身,這個叫金剛不壞之身,常住不滅之身,平坦法界大圓滿覺身,也叫大手印身,大體是如此。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餐飲設備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f62sfqk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